第771章 一定要教坏福临弟弟(2/2)
即便不发生“天京事变”那样的火并,顺治夺权后也一定会清洗两白正蓝这三个旗,还会对多铎控制的关外诸旗下手——九旗关外固山已经自成体系,甚至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旗了。多尔衮依靠自己亲自控制的正白、镶绿两个旗,多铎控制的正蓝和关外九旗固山,阿济格控制的镶白旗,可以很好的维持合议制下的大清国。
而多尔衮一死,唯一可以接班给顺治当“新阿玛”的就是多铎了。如果多铎成为顺治的新阿玛,那么朱慈烺的北伐就不容易打了!
除了鼓动顺治削藩集权,朱慈烺还想通过东莪,让顺治把科举制度捡起来。
“东珠,你上回是不是说过福临想知道咱们这儿太学试怎么考?”
金东珠一愣,我说过?没有啊!福临弟弟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他最讨厌考试了......
朱慈烺笑着,“东珠,朕已经让毕酒城去整理一套咱们大明的太学考试办法了,回头你抄一遍,给福临寄过去。咱大明这两年蒸蒸日上,靠得不就是这一套科举选材之法?”
其实大明的太学考试和官员考试压根是两回事儿,过了太学考试也不等于可以当官,而官员考试的难度则大大低于太学考试。如果单纯为了混个九品芝麻官,去参加地方省、府(州)两级或朝廷的吏部官考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了,在将来,拥有太学、京学、讲武堂和水师学堂学历的官员(他们要成为大明文官一样要参加官考)的官场前途,比没有这个四张文凭官员可好太多了——京学、讲武堂和水师学堂都已经办了几年了,陆陆续续开始有一些毕业生入仕做官。而太学却还没正式开张,因为考试和老师(大学士)们都还在自学成才呢!
根据计划,第一届太学入学试和大学士试,将会在明年,也就是大明洪兴五年二月举行。考试内容除了基本的《四书五经》,就是《子论格物篇》和数学。另外,太学生还要考核六艺。
这个太学,其实并不是为了培养官员而设立的,而是为了培养学者,当然也不反对学而优则仕。
但是在毕酒城整理出来的大明科举考试办法中,却将太学试等同科举,将官员试等同于吏员试。
也就是用太学考试,将有才能的士子挑选出来,让他们在太学里面学习三年,通过毕业试后,就能分配官职了,基本上就是在科举之后加了个太学三年,算是一种改良的科举吧。
朱慈烺之所以要把这种“改良科举”推销给顺治,则是想推动大清汉化。其实中央集权和汉化是挂钩在一起的,因为汉化的本质就是儒化,而儒学经过一两千年的改造,已经变成了一种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上维护君主制度的学(教)派了。
现在多尔衮在大清朝推行的摄政加合议体制,其实是由满洲部落政治发展而来的,是满洲传统,不是儒家的传统。
如果顺治想要改“皇阿玛加九旗合议”为皇帝集权,那么就得去满洲而行汉化,在清洗老满洲六旗(不包括两黄旗)的同时,重用汉人儒臣。
据朱慈烺所知,在大清国那边,现在已经有不少汉人儒臣借着镶绿旗的渠道入仕了。
多尔衮在世,这些人当然都是皇阿玛夹带里面的人,可多尔衮一死,长期在东北督军的多铎未必能顺利接下镶绿旗的盘子。如果顺治现在可以表现出“崇儒遵孔”的姿态,那么镶绿旗就会在多尔衮死后倒向顺治了......有了他们的支持,加上两黄旗的基本盘,顺治就能和多铎斗一斗了!
想到这里,朱慈烺又对东珠道:“东珠,朕让钱谦益他们编了一个《资政后篇》,总结了宋、元以及本朝二百多年以来的施政得失,很值得一看,你也可以推荐给福临。”
大儒钱谦益编得《资政后篇》里面的内容不管对不对,顺治只要装模作样拿着看了,也就表明了他重视儒臣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