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341章 饮鸩止渴之计(求月(1/2)

    黄宗羲能写出《明夷待访录》,当然能看出大清皇帝们的心思了。

    包括多尔衮、顺治、康熙在内,他们都把自己置于了“独夫”的地位,把爱新觉罗家族的利益置于天下,甚至包括满人的利益之上。

    他们不放心的不仅仅是下面的汉人,也包括帮他们打天下的八旗天兵。要不然他们为什么把天兵圈在北京城内?为什么不把圈占的土地分给他们自己去经营呢?当年在关外的时候,八旗兵不都有自己的庄子,不上番服役的时候就在自己家里经营田庄。

    这种寓兵于农的办法不也养出了天下无敌的精兵?挺好的制度,为什么要改革?

    为什么把八旗兵圈养在北京“二环内”?多尔衮、顺治他们图什么呢?

    难道北京“二环内”养出的兵特别能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二环内”要能出精兵猛士,大清国早就没了。崇祯皇帝的锦衣亲军大多都住“二环内”,他们屁用都没有。

    可多尔衮、顺治偏偏要这么干!

    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不放心吗?

    汉人不放心,旗人他们也不放心......把兵养在外面,容易被入八分王公控制。把兵养在北京城内,这些兵就没了养活自己的手段,一饭一衣,都得靠朝廷供养,用着当然就比较放心了。

    实际上,多尔衮、顺治就是把八旗兵当成了自己的军事奴隶,而且还要他们世世代代为奴。哪怕知道这样的奴隶兵很难保持战斗力,甚至人口数量都很难保持增长,他们都要坚决执行下去。

    另外,由于多尔衮、顺治又将自己置于夷狄之独夫的位置上,将一场国家兴亡变成了天下兴亡,因此激起了汉人的激烈反抗,以至于战争从顺治初年一直延续至今。

    而满清的独夫皇帝为了压服南方沿海地区的汉人的反抗,甚至采取了沿海迁界这种极端的措施,将原本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全都变成了界外荒地——也许这个举措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斩断东南汉人的海洋经济,避免他们从海上汲取财富、知识和力量。

    但也因此极大地减少了两广汉人下南洋谋生的数量,从而造成了两广的人口压力无法释放,只好疯狂内卷,最后卷出一个太平天国......

    “黎州先生,”康熙皇帝沉着麻脸发问,“如果朕愿意当华夏之君,现在还来得及吗?”

    黄宗羲笑道:“皇上是明君,难道还不知道来得及来不及吗?皇上想当魏孝文,可是吴三桂和朱和墭都有气吞万里之雄!”

    当年多尔衮定鼎北京时要当华夏之君也就当了,顺治在亲政之后如果想要移风易俗,难度已经很大了。但当时满清的外部环境还算稳定,只要顺治能够说服八旗贵族和他一起改,华夏之君大概也能当上。

    但康熙现在却是难了!

    因为现在已经有了清失其鹿的苗头,而且出现了两个堪比刘裕的华夏之君。

    魏孝文帝当年要遇到两个刘裕一样的汉人君主和他打,他的改革也肯定不会成功,因为等不到成功就被打死了!

    另外,康熙为了和吴三桂、朱和墭打仗,被迫奴门大开,而那些新入伙的奴才,可都是为了当奴才的利益来的。康熙能一转身不给人家当奴才吗?

    康熙皇帝的麻颜上出现了一团忧国忧民的愁容,“黎州先生,您以为大清的路在何方?”

    黄宗羲笑道:“皇上应该已经知道大清路在何方了吧?要不然皇上也不会开这个南京英雄会,也不会把江宁府变成南京应天府......”

    康熙点点头,看着黄宗羲,“朕要当华夏之君,但必须先打败即将进犯江南的朱逆三太子和三太孙!而要打败这两个逆贼,朕就要编练新军、添置火器,还有白糖炼制新式火药。”

    “白糖还能炼火药?”黄宗羲愣了一下。

    “能!”康熙想到这事儿就窝火,“吴、朱二逆就靠这个把八旗天兵打败的!”

    这事儿说起来,也不完全是吴三桂、朱和墭的糖药多厉害,也有康熙习惯性防汉的锅。因为他一直牢牢地把炼制糖药的秘密捏在内务府的包衣奴才火器营中,以防汉人学会后用来对付八旗兵......

    可问题是准备打八旗兵的汉人都会炼糖药,这糖药就他们搞出来的!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