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六章 外汇劵(1/4)
而外汇劵这个东西,就不是什么保护膜不保护膜的虚幻玩意了,这是实实在在的小钱钱。年轻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这种种货币的存在,它是从1980年4月开始由中国银行在国内发行的,一直到1995年才停止流通,1996年正式作废,历经了15年,为国家聚集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那什么是外汇劵呢?它的全称是外汇兑换劵,官方的解释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流通可与外币兑换的特殊人民币凭证!
有官方的解释自然就是民间的解释了,民间的解释就是:比人民币好用、可以买到人民币买不到的货物的钱!
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外国人进入中国的时候,不能用外币直接兑换人民币,而是需要到银行把手里的外币换成外汇兑换劵,然后拿着这个兑换劵去指定的地方消费。这些指定的地方有高级的宾馆饭店、特殊的商场、旅游景点等等,反正老百姓基本是接触不到。
而当时的外国人进入中国,是不能拿着人民币去四处乱花的,官方不允许,老百姓也不敢收。至于为什么要转这么一到手,还加这么多限制,洪涛不是学金融的,也没研究过这个东西,反正他就知道,有了这个玩意,你就能买好多进口货,而且因为这个小纸片,中国还诞生出一种行业,京城人管他们叫“切汇的”、“倒汇的”。
倒汇和切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又能很有机的结合成一体。倒汇的就是倒|卖外汇劵的意思,这些人刚开始都聚集在日坛路、友谊商店和使馆区里,就和现在的号贩子一样,碰见外国人或者进出这些高档场所的中国人,就会凑上去问一声:哥们,有外汇劵吗?
如果你回答有的话,他们会以人民币和你换,当然不是一比一了,价格肯定会高一些。有些在北京久住的外国人就会把手里的外汇劵换给他们,然后拿到人民币去普通老百姓消费的地方消费。而这些倒汇的再把到手的外汇劵换给那些更需要的人,从中赚取差价。
谁更需要呢?当然是普通老百姓了,比如你马上要结婚,可是家里还缺一台彩电或者洗衣机,但是你拿着人民币又没地方买去,于是迫不得已,你只能换外汇劵,然后去友谊商店或者出国人员服务部去购买。当然了,这都是82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北京老百姓的家庭三大件已经从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变成了彩电、冰箱和洗衣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