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天下归心 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大受震撼上(1/1)

“大肉面嘞,大肉面,上等的大肉面啊,肉多面多,分量足,一碗就吃饱!”太平府的街道之上,摩肩接踵的全都是行人,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又将开始,各个早点摊已经开门迎客,等待着更多的食客进门品尝。街道上,一行三人进入了一家正在吆喝着大肉面的早点摊,其中一个中年人对另外两个年轻人道:“我可以在这里吃一碗面吗?”年轻人抱拳道:“先生尽管吃喝,上面给我们的命令就是跟着先生,只要先生不出太平府府城,不离开我们的视线,其他的我们一概不管,另外先生这些日子的所有花费都是都督府承担,先生不要有顾忌,不管是便宜的还是贵的,都可以吃都可以买。”中年文士点了点头道:“你们不来一碗吗?”两人抱拳道:“我们早上出门之前都已经在房内吃过了,这是军中的习惯,执行保卫任务的时候我们一般不吃东西。”中年文士不再勉强,而是进了早点摊,找了个位子坐下招手道:“店家,给我来一碗你刚才说的大肉面。”早点摊的规模本来就不是很大,基本上都是夫妻店或者是亲戚朋友合伙摆个摊子,店老板往往又是厨师又是小二,再加个打杂收账的,一个小摊子就算是成了。老板立刻笑嘻嘻道:“这位客官稍等,大肉面马上就到。”

不到一盏茶的工夫,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大肉面就端到了桌子上,老板对文士说道:“看您的打扮,应该是个先生吧。”中年文士尴尬的笑了笑,然后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算是吧。”“哎哟,那可不得了,咱们太平府各大书院的先生那都是文曲星下凡,可有学问了,几个院正更是不得了,都是大学问家,就说咱们荟萃书院的吴老吧,那可是整个江南都响当当的人物。我看您这样的,一定也差不了,这样,您这一顿算我请的,实不相瞒,我的小孩也在书院里面读书,对先生啊,我平日里是最敬重了,我家老大已经参军了,这个小的我实在是不想让他学武了,家里总得有个学文的,将来要是也能做出一番学问就好了。”老板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说道。文士有些惊讶,在他看来,一个早点摊的老板应该是粗鄙不堪,温饱都成问题,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雅致谈什么教育问题,至少在他经历过的地方都是这样的场景,可是这里显然不同,一个小小的早点摊老板都能对家庭教育有这番见解。

“你们这里对教育这么看重吗?”文士问道。那老板一愣,“原来先生不是在城内教书的啊,我们这里外地的先生很多,我还以为先生也是外地过来在我们城内书院任职的呢,不过也没关系,这碗大肉面还是我请客,我也希望沾沾文曲星的福气。”“呵呵,老板误会了,我是第一天到太平府来,早就听闻太平府繁华,今日慕名而来,听老板你这么说,这太平府人对教育很是上心啊。”文士拱手道。“那是自然,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这里所有的孩子都有学上,这是大都督颁布的法令,上学免费,不上学还要罚款。”老板道。“唔?”文士的眼中透露着惊讶的目光,但是这里人多,老板也比较忙,他不好意思细问,只是方才老板说的荟萃书院的名字他记住了,更知晓了荟萃书院的院正竟然是江南名士吴应宾老先生,等会吃完了饭就去书院看看。

他对老板道:“我明白了,不过钱该给还是要给。”文士看了看面前的大肉面,分量大不说,还有厚厚一层油水,一眼看去,上面的猪肉片厚实得很,肥瘦相间,应该是上好的五花肉,更别说这样的肉足足有五大块,这一顿要是放在他们那里,那已经是了不得的伙食了。老板摆摆手道:“真不用客气了先生。”文士抓住老板的手腕道:“我看这一碗面,用料诚实,油水也足,怎么也得要上百文铜板,也许还更多,这要是不给,你做生意不是亏大了吗,看来太平府富有名不虚传,百姓都能吃得起这样的伙食了。”在文士看来就是这样,这种大肉面在他们那里可能你有钱都买不到,很多地方一个馒头就是一条人命,这一份大肉面说是值十条人命也不为过,一百个铜板算什么呢。老板摇头道:“先生,这一碗面在我们这里就是十个铜钱,我们这里也不是人人都是大富翁,只不过生活水平好,物价不高,比起大明其他地方,算是很好了。”“什么?十个铜板?这一碗面只要十个铜板?”文士瞪大了眼睛,老板有些骄傲的笑了笑,他是搞餐饮的,外地食客第一次来都会惊讶于太平府的物价,这还不是大都督领导有方,老百姓都跟着青弋军干,这日子才有盼头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南直隶太平府荟萃书院,里面传来了阵阵读书之声,已经到了上早读的时间,基本上这里的上课时间就是按照后世的标准来进行的,这也是刘毅定下的规矩,早晨到了学校之后,所有年级的学生都要进行半个时辰的早读,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中午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吃饭休息,如果家里离得近的,可以回去吃饭,如果家里离得远的,学校也有饭堂,可以在学校统一用餐,这一点做得非常人性化。今日的荟萃书院之内,迎来了三个行踪较为特殊的人,打头一人,一身的文士装扮,头戴方巾,身上穿着白色的普通文士袍,如果在学生们看来,跟一般书院的教书先生别无二致,而后面跟着的两个人就显得有些奇怪,穿着一身的短打,虽然衣服较为宽松,但还是遮盖不住他们一身的腱子肉,想必身材一定是孔武有力。如果乍一下看见这三人,一定会觉得有些奇怪,文士的后面为什么会跟着两个保镖一样的人物,哪有教书先生出门还带着两个保镖的,一般的教书先生也没这个实力。

这三人来到书院门口之后,便在门房处等待了一会,不一会便有一名年过七旬的老人,带着三四个中年文士来到了书院的门口,双方一见面,领头的老人便拱手道:“想必这位就是李先生吧,老夫是吴应宾,久仰大名,今日一见,幸会幸会啊。”穿白色文士袍的中年人脸一红,对老人道:“在下,在下惭愧,不知是观我先生当面,在下失礼了。”吴应宾笑笑道:“呵呵,李先生,实际上大都督在你来之前已经知会过我了,据老夫所知,虽然大都督并没有对你的行动有所限制,只要你不出城,在城内可以任意参观,不过大都督有心,还是对一些关键地点的负责人打了招呼,今天知道你要过来,老夫也没有做什么准备,老夫以为还是让你看见最原汁原味的荟萃书院最有意义,你说呢,李先生。”文士躬身道:“多谢吴老,学生一直以家国天下为抱负,但是进了太平府的地界之后,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这里的民众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气,不像其他地方的百姓,脸上总有阴郁之气,虽然刚到,可是学生能感受到,这里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吴应宾笑着捋了捋花白的胡须道:“李先生,以后你会慢慢感受到这里的不同的,老夫在这里十余年了,这里每年,不对,甚至是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让人欣喜。好了,话不多说,请先生随我进去参观一番吧。”

文士跟着吴应宾等人进了书院,此刻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的早读,吴应宾一边走一边对文士介绍道:“我们这里的学制跟大明其他地方不同,经过多次改革,现在的书院普及九年义务教化,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孩童满六岁即可入学,十五岁之前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学费一律由官府承担,所以不管是穷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的孩子,上学都不要钱。这样上不起学的家庭的孩子也能接受教育了,当然,现在太平府的环境比起当年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已经没有连饭都吃不起的困难户了,只要有手有脚,都能做工挣钱,即便是残疾人都得到了官府的保障和兜底,大家的日子都好起来了。”方才吃大肉面的时候文士就已经被震惊了一下,现在听到吴应宾这么说,更是感慨这里的富足,要是大明各地都能像太平府一般,还能有什么流民流贼,那真是放着好日子不过想找死了。“可是,这些都是花钱如流水的项目,官府哪来的这么多钱?”文士道。“嘿,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如果吏治清明,银子又怎么会不够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