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二章 杨嗣昌(2/2)

温体仁就知道崇祯肯定不满意,他立刻进言道:“陛下,可不要以为杨鹤本事不行,他儿子就是废物。据我所知,这个杨嗣昌还是有些本事的,颇知兵事,最近他给内阁递交了一封文书,阐述了一些平定流贼的方案,有些观点颇为新颖,还请陛下将其招来,一问便知。”

在温体仁的推荐下,半个时辰之后,杨嗣昌站在了崇祯面前。“杨爱卿,虽然你官至兵部右侍郎,不过上任时日尚短,朕跟你却是没怎么打过交道。”崇祯开口道。杨嗣昌此时已经是年过四旬的中年人,年轻时候因为是家中独子,自然被杨鹤宠爱,行事乖张,颇有些无法无天的意思,可是随着年纪增长,其阅历更加丰富,进入官场以来更是练就了一副宦海沉浮的本事。皇帝召见,他并不是特别紧张,崇祯开口,他也能应对自如。

“陛下日理万机,关心国事,微臣恨不能为陛下分忧一二。”杨嗣昌诚恳的说道。崇祯点点头,这话听得舒服,看来杨嗣昌跟他爹杨鹤的行事风格应当不一样,崇祯接着问道:“朕听温阁老说你对剿灭流贼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杨嗣昌躬身道:“古有大禹治水,所谓堵不如疏,今日对付流贼也是一样的情况,流贼起事且越大越多因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活不下去了,他们才会造反,如果朝廷能给他们一条活路,谁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所以微臣建议,开矿招工瓦解乱党,朝廷以工代赈,发给饷银,相信这些人一定会对陛下感恩戴德,这些个愚夫愚妇最是好办,有口饭吃就绝不会造反。”这是一个新颖的点子,崇祯几乎要拍手叫好,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想到,每次发生大灾都只想着怎么调拨钱粮平定灾情,可是每当朝廷捉襟见肘的时候事情就会棘手起来,而杨嗣昌的这番提议是一个新观点,以工代赈,特别是开矿,不论是煤矿,铁矿,还是铜矿,盐矿,都是朝廷需要的物资,这样百姓有活干,有银子拿,朝廷也能获得更多的矿石资源,属于双赢的事情,自然而然的,这些百姓就不会想着怎么投靠流贼犯上作乱了。同时,流贼看到百姓生活的不错,可能也会出现放下兵器回家种田的心思。岂不是一石二鸟。

“还有呢?”崇祯急不可耐的问道。“这是疏,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堵,最起码要将眼前的这股流贼给消灭,高迎祥等人狡猾,居无定所,今天在这里作战,明天又可能去别的地方,所以微臣建议,处处设卡,让流贼时刻碰壁,将他们全部困死在西北。河南有左良玉部八千人可用,陕西边关尚有贺人龙部精兵五千可以使用,另从宣大军调出艾万年,张应昌,颇希牧等本部兵马约一万五千人由北向南施压,让左良玉守住配合河南各地兵马守住洛水,贺人龙急调西安府,保卫陕西。最后调四川土司总兵秦良玉麾下两万兵北上,守卫四川和湖广边境,可以从夔州出川进入湖北,防御流贼南下,这样流贼四面被围,就算他高迎祥本事再大又能如何?”杨嗣昌胸有成竹的说道。

崇祯几乎要脱口称赞,没想到杨嗣昌平时不声不响的,竟然是一个大才,虽然温体仁没有说出个一二,但是杨嗣昌竟然提出了这么高明的策略,这么一来,温体仁也算是推荐有功了,果然是个当首辅的料子,崇祯以为,首辅最大的能力就是推荐合适的人进入合适的位置,像是周延儒这一点就不行,总是推荐一些废物,这个杨嗣昌是兵部右侍郎,本身对军队就有很强的认知,看他的策略,可实施性很强。这样的人不去坐镇西北,还有谁能去。

“杨嗣昌,朕委任你为三边总督,主管西北剿匪事务,你可敢接任?”崇祯问道。杨嗣昌睁大了眼睛,立刻回答道:“陛下吩咐,微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