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八章 回军南直隶下(1/2)
三月上旬,天气已经渐渐转暖,刘毅下令全军放缓速度,轻装前进,因为现在是回去,不用那么着急赶时间,但是自从去年十一月接到勤王令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个月,别说是普通的青弋军战士们,就算是刘毅自己也是有点思念太平府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士兵们不自觉的就加快了马车的速度,骑兵的战马也是一路迈着小跑着前进。官道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北地萧条,可是过了北直隶进入到山东的境内,路上的行人就渐渐多了起来。
人们都是奇怪的看着这支铁甲大军,虽然人数只有两千人,可是行动起来却有千军万马的气势。平民百姓都是纷纷闪避,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谁看到杀气冲天的官兵不害怕。刘毅现在已经是安庆卫的参将指挥使了,而他的老上级龙宗武也会奉调令调到应天府担任应天府京营副将,虽然级别上好像没有提升,但是陪都的京营副将在南直隶也是很有分量的,假如哪一天京师有难,大明启用应天府的话,那龙宗武的地位可就不得了了。
路上的时间过得倒是很快,青弋军并不想在沿途任何城镇停留,可是各地的官府都已经接到了昭告天下的告捷文书,有比较有心的官员知道有大军过境都会派人来探查一番,一打听果然是刘毅的兵马,纷纷杀猪宰羊前来劳军。这些官员中有的确实是正直的忧国忧民的官员,那是真心劳军的。也有的是有别样的目的的,青弋军只有两千人马,兵马不多,所需提供的劳军物资也不用太多,这样一支强军第一是值得结交一二,第二自己把面子活做足了一旦传到上官的耳朵里,借着青弋军的名气,自己也能博得个好名声,这样年终的考评就可以加分,说不定还能升职。如果青弋军的这个主将刘毅能够美言几句,那可是受用无穷。
刘毅也不想分辨哪些官员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凡是劳军的,他一律接受,不为其他,将士们作战期间可以说一顿热饭都没有吃上,阵亡了一半的弟兄,剩下的人刘毅更加要对他们好一些,青弋军是新军,刘毅也不是军阀,能给战士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就要努力去争取,所以对于劳军的官员,刘毅的两个原则是第一坚决不入城,就在城池外扎营。第二,要求当地的官员用当地的特色菜犒劳青弋军,并且每到一地还要组织人手烧热水给青弋军将士们清洁。但青弋军也不是吃霸王餐,对于地方官府都是稍微补偿一部分银子。
这让很多地方官府是极其不适应,从没听说过大军不叨扰百姓的,更别说自己劳军还不是白劳,人家竟然还给官府付银子。很多官员都是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新军有堂堂王师风范,对于这些溢美之词,刘毅听的耳朵都生茧子了,不过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只要能把补给给自己准备好就行了,在共和国的时候刘毅很喜欢吃德州的扒鸡,正好到达山东的第一站就是济南府德州城,德州的知州出城二十里迎接刘毅的青弋军,刘毅道谢过后特地要求德州府提供一千只扒鸡给大军食用。
说起德州扒鸡,那可是大有来头。元末明初,随着漕运繁忙,德州成为京都通达九省的御路。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市面上出现了烧鸡。挎篮叫卖烧鸡的老人,经常出现在运河码头、水旱驿站和城内官衙附近。这种烧鸡是经过人工细作,有滋有味的烧鸡:其形态侧卧,色红味香,肉嫩可口,作为后来扒鸡的原型,初露头角。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时的德州城进入鼎盛时期,已成为大明三十三个大城市之一。水陆通衢,商贾云集,四乡货物集散于此,出现了“南来北往客如云,饭馆客栈多如林“的局面。烧鸡已不仅仅见于餐桌,而“步”入社会。臂挎提盒叫卖烧鸡者多了,开始时贾姓人家,后来比较有名的是外号叫“徐烧鸡”的徐恩荣家,还有西面张家等等,开门面设店铺者也屡见不鲜。后来发展了鸡馔,在窄小的家庭作坊里,在古老的、粗放的工艺流程中,产生了原始的鸡文化,浓浓鸡香,飘逸州城。
刘毅让士兵们随意吃喝,如果不够还可以再加,他自己则是在马车中和杨镐二人享用一只扒鸡。还有些可口的小菜。二人举杯对饮。刘毅介绍道:“老大人,这德州扒鸡的特点是形色兼优、五香脱骨、肉嫩味纯、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鲜奇滋补。造型上两腿盘起,爪入鸡膛,双翅经脖颈由嘴中交叉而出,全鸡呈卧体,色泽金黄,黄中透红,远远望去似鸭浮水,口衔羽翎,十分美观,是上等的美食艺术珍品。老大人不妨尝尝看。”
杨镐笑着摇摇头,“你这小子,以为老夫是山野村夫吗,德州扒鸡老夫自然是吃过的,只是老夫不明白,你怎么对饮食有如此了解,扒鸡可是鲁菜中的名菜,你久在南直隶却能说的头头是道,如果你不是穿着参将的军服,老夫都怀疑你是个鲁菜厨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