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337章 吴三桂,我们大明真有百万共和军!(求月票(1/4)

    在大明共和三年三月初三傍晚,发生在东亚大陆上的这场帝制和共和之战,终于到了第一个重要转折关头。

    由大周、大清、大靖三个帝制国家所组成的“反共和大明同盟”的“百万大军”,翻翻滚滚的在东起江浙徽三省交界,西至武昌、汉阳二府,北至徐州、豫州之地,南至两广的辽阔战场上,向高举共和旗帜的大明发起的全面进攻,终于遭受了第一次重大到不可挽回的失败!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大明共和运动的前途看上去可相当不妙啊!

    吴三桂的大周军沿着长江汉水齐头并进,战于武昌,战于随州,战于九江,战于南昌,一路上高奏凯歌,连战连捷,虽然在南昌城下遭遇李辅臣的精锐铁骑的痛击,但是凭借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吴三桂还是将李辅臣、李来顺麾下的三万大军团团围困于南昌城中。

    而南昌的被围和大周百万之兵的赫赫声威,又让江西的那帮墙头草地方官产生了共和要完的错觉。一时间纷纷叛明归周——这帮人不久之前还是由清到明的贰臣,现在一下子又晋升成了由明到周的三臣,这身段真是越来越灵活了。

    随着大周在湖北、江西所取得的一系列大捷,原本有点犹豫,有点磨洋工的大清、大靖两国,终于也打起了精神。

    就在刚刚过去的二月,大清“合众国”的康熙皇帝,终于在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一再要求下,下达了收复徐州、豫州(指明属河南)的大诏,并且任命自己的四弟恭亲王常宁为平南大将军王,统领山东、河南之兵“二十万”,向徐豫二州发起进攻!

    而大靖皇帝耿精忠更是御驾亲征,率领五万大军攻入了“明属浙江”的安吉,兵锋直指广德州,还大有北伐金陵的意思!

    一时间,大明危矣,共和危矣的呼喊,响彻东南大地和广东福建,连那些在南京、广州、苏州、扬州、泉州等地开设商馆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属东印度公司的经理们,也都纷纷向他们的总部写信报告了“共和制度在东方即将失败”的消息——这当然是个令英法荷三国的国王和摄政王们都感到愉快的好消息,毕竟这年头的泱泱中华在西方还是很有一些仰慕者的!

    如果共和制度在中华取得了成功,那么欧洲的共和派将会大受鼓舞!

    这两年,已经有不少倾向于共和派的荷兰和英国奸商,将《天下为公论》、《明夷待访录》、《天朝田亩制度》和《大同歌》都带去欧洲了.

    德川幕府派来刺探中国情报的御用商人则向国内送去了“幕府制度不适合大明国情”的报告——对于德川幕府而言,这当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将军治世”听上去多悦耳啊,听上去多政治正确啊!怎么可能失败?

    而最绝望的则是朝鲜王国派到大明来求救的使团,大明父国现在搞得这套君不君、臣不臣的共和制度已经让他们很难接受了,现在连共和大明都要完了。那朝鲜的李朝怎么办?难道只能任凭杨氏监国当三千里江山的太上王吗?朝鲜君臣本来还想稍微忍耐一下,等从大明请来救兵就反清灭杨。现在可如何是好?难道只能拜倒在杨广大帝的子孙脚下?难道杨广大帝是朝鲜人?

    不过大明内部倒是表现出了相当强的抗压性和凝聚力,并没有被吴三桂的百万大军和湖北、江西的败局所吓倒。反而出现了“股东”加码下注,国人、国士身份持续热销,两淮壮士踊跃从军,佛山和漳州、泉州的军工生产热火朝天的大好局面。

    很显然,共和大明在军事、财政、军工方面的动员能力,是远远超过大周、大清和大靖的。

    但这种动员能力如果不能尽快转化为军事上的胜利,“股东”们也是有可能丧失信心的!

    所以发生在大明共和三年三月初三的明靖茶山之战,虽然参战的总兵力只有六万多人,但却是相当关键的一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