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221章 不好啦,大元要诈尸啦!(1/2)

    “什么叫兵为将有,兵随将走?”

    当王忠孝说出“兵为将有,兵随将走”这八个字儿的时候,应天府衙大堂里所有来参加会议的人,都是眉头一紧。

    马上就有人接着提问了。

    问话的是朱三太子本人,身为候补明献帝,他总该了解一下自己是谁的傀儡吧?

    “殿下,”王忠孝回答道,“所谓兵为将有,并不是说将所有的兵都直接归于一将,而是一级一级搞兵为将有,上官为将,下级为兵。譬如一个什长负责招十个兵,这十个兵就是什长的人,最好是什长的手足兄弟。什长之上设哨长,一个哨长负责招十个什长,十个什长最好都是该哨长的至爱亲朋。哨长之上设营长,一个营长负责招募五个哨长,这五个哨长最好都是该营长的门生故旧。

    如此兵为将有,就是营长和营以下都是师生、亲朋、同族、同乡,完全形成一个整体,如此方可齐心协力,共死同生!

    至于兵随将走,则是为了确保兵为将有可以贯彻到底的方法也就是将到哪里,兵到哪里!营长、哨长、什长这三长都不能轮换调动,如果这三长战死或退隐,他们所有的一营、一哨、一什之兵,要么遣散,要么按照兵为将有的法子进行重整。

    只有这样执行,才能确保将对兵的绝对掌控!

    而这套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路数,只到营一级,营以上就不必执行了。所有的营长,都得听大明朝廷的话嘛!

    另外,这兵为将有和兵随将走之法,目前也只在应天府下属的江宁、上元、句容、溧水、高淳等五县实行。可以依靠五县士绅,再以现有的五县团练为本,鼓励五县团练的大小头领回乡拉人入伙。他们可以当什么官,就看他们能拉到多少人!

    至于那些拉不来人的五县团丁,则可以和归顺咱们的原江宁守城营的兵将混编,组成一个新的应天镇,专守应天城。皇城之围,也可以由这个应天镇来管.”

    王忠孝侃侃而道,将自己为新大明朝廷准备的建军思路,一条一条细细说来。

    他这个“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路子,其实就是历史上曾国藩组建湘军的路子。

    虽然后世历史书上对湘军、淮军的评价不高,但湘军的战斗力其实还是很可以的。这支地主团练武装在其诞生之初,就拥有可以和鼎盛时期的太平军刚正面的实力。

    在曾国藩开始在衡州练兵的仅仅半年之后的咸丰四年初,湘军就首战告捷,击退了攻入湖南的太平军大队。在之后的几个月中,湘军还在岳州重创太平军,打死了太平军骁将曾天养,收复武昌、汉阳等地,并在这一年的年底攻陷了太平军重兵布防的田家镇,进围九江城。

    虽然湘军没过多久又被石达开打得大败亏输,但那并不是湘军的战斗力不行,而是曾国藩只会打呆仗,打不过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

    而曾国藩在遭遇石达开之前湘军的一连串胜利,也已经能充分说明只要敢彻底贯彻“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原则,是可以速成出一支精兵的。

    如果没有这支“速成湘军”,靠八旗兵和绿营兵两个战五渣,大清朝肯定是过不了咸丰年的!

    而目前仅仅拥有应天府江南五县的新大明小朝廷,最需要的也是一支可以在几个月内速成起来的精兵.有了这支精兵,南京小朝廷才能站稳,才能抵挡住大清朝方面可能发起的反攻,而且也不至于落入“耿太师、耿丞相”的手中。

    至于这支速成精兵会不会和历史上的湘军一样,在完成其使命后迅速腐朽,则不是王忠孝目前要考虑的。

    而“明献帝”朱慈炯也在心里面反复权衡着王忠孝的路子,这个“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办法似乎也许应该还行吧?

    反正他就一“献帝”,要求也不能太高,想要和太祖爷一样牢牢掌握军队是不大可能的。既然他自己掌握不了,那么让一群“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营头来掌兵,怎么都强过把军队全部交给“某太师”和“某丞相”吧?

    毕竟一群营头不大可能篡位啊!

    “献帝”只有一个,篡来了给谁当?

    想清楚了厉害关系,“明献帝”就点点头道:“李中堂的办法果然高妙.兵如果不为将有,那将又怎么肯全心全意练兵建军呢?兵如果不随将走,那兵又怎么会把将当成衣食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呢?不过这个高饷养兵.咱们能供得起吗?”

    “暂时还供得起,”卢三好点点头道,“两江总督衙门和江宁织造衙门都不在满城里面这两座衙门都被咱拿下了。多隆是个大贪官,臣的人已经从他的衙门里搜出了十万多两白银,还搜到了二十多万两瑞银江南分号的银票,加一块能有四十万两。江宁织造衙门里面的存银更多,不下五十万两,还存了大量的布匹和绸缎,价值也不下十万两,光是这些就有一百余万两了!

    另外,应天府本就是工商荟萃的大城,只要江上的贸易不中断,咱们一年就能收不少税。”

    听卢三好这么一说,王忠孝就在心里头一叹:这个卢三好抄家的速度也太快了吧?我正忙着布署围攻满城,他就把多隆和曹玺的衙门给抄了!这下多隆损失可大了.而且他那么贪,还那么好色,怎么可能只被抄出四十余万两银子?

    另外,我的那些小师娘呢?是不是都被你个姓卢的贪污了?

    “有一百余万两倒是够顶一阵子了!”王忠孝暂时没功夫和卢三好计较,只是掰着手指头算道,“应天团练军的军饷要给高一点,要不然没人卖命的一个团兵就给三两银子的月饷,要给足,决不能拖欠克扣,伙食、训练等各项开支另算,都不能从月饷中扣除。

    至于什长的月饷就给十两。哨长再翻倍,一个月给二十两。而营长就给五十两一个月,一年给六百两!”

    “一年给六百两?”卢三好吸了口气儿,“这都快赶上提督军门的俸禄了!”

    “对!”王忠孝点点头,“一个营长就能拿清军绿营提督的饷我的广东新军也是这样发银子的!

    咱们的应天团练军先按照三十营计算,一共就是三十个营长,一年也就开支一万八千两。哨长是一百五十个,按照二百四十两计,也就是三万六千两。什长一千五百人,一年一人一百二十两,一共需要十八万两。营兵一万五千,一人一年给三十六两,就是五十四万两应天府团练军一年的军饷开支就是七十七万四千两白银!

    再加上军粮、训练、军服、器械、火药、各项杂费等等开销,一年有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应该足够了如果出战肯定还得放赏,要花多少现在也算不清,以后再说吧!”

    “三好,”朱三太子笑着问卢三好,“你看这一百二十万能筹集到吗?这可是咱们的身家性命啊!你如果有办法,那我就支持你当户部尚书兼应天府尹!”

    “对对,”陈永华也连连点头,“这银子得花三好,长江水运的事儿,我去想法子,我现在还没暴露,可以继续吃两头。长江上的商税和应天府的盐税都还是可以保证的,金银的流动应该也能维持住。”

    陈永华的这话也不是瞎说的,只要朱三太子他们没有一口吞下江南的实力,那么大清朝廷就还能从江南搞钱搞粮食而在漕运遭受严重威胁的时候,海运就非常重要了。

    而陈永华这个海路援剿水师总兵,正好可以和杨起隆一起帮大清海运漕粮。

    就凭运漕粮的贡献,清廷就得哄着陈永华了长江上的“走私”和金银调度,还不都是陈家的买卖?

    王忠孝也道:“三好,定王殿下说得没错,你好好干,我也支持你当户部尚书兼顺天府尹!”

    有了陈永华的保证和朱三太子、王忠孝的承诺,卢三好也只能努力一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