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关于原则(4/4)

他趁机道:“小子有事求教,依先生所见,如何安排臧洪?”

田丰来时便得知袁绍意思,捋着胡子道:“本初公这要求,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谁敢轻易收留行过背叛之事的手下?”

袁熙心中一动,“那温侯不也…….”

田丰冷然道:“这是个持身立道的选择。”

“若不能对坚持的道义一以贯之,做事为了利益没有底线,即使能一时得到很多人的投靠,但终究会出乱子。”

“投靠这样的主公,说明那些人本来就是趋利忘义之徒,若是主公失势或处于困境,他们马上便会选择更为强大的一方。”

“这些人只能共富贵,不能同贫贱。”

袁熙听了,若有所思,这不就是后世的曹操吗?

虽然其为了招揽人才,提出了重才不重德的说法,也确实吸引了大批有才有志之士投靠。

但这些人中,很多人都是单纯为了利益和强大,才投靠了曹操,但对于曹操本身的忠心,却没有多少。

所以在司马氏篡魏时,曹操当年的臣子,少有出来反对的。

虽然其中有曹氏失了人心的缘故,但也说明,这种选拔人才的机制,还是很有隐患的。

官渡之战中,许多曹操的属下暗自投靠勾结袁绍,便是明证。

曹操也知道其中牵涉的人太多,以至于无法追究,故而一把火烧掉。

从这点上来看,曹操气度还是很大的,包括张绣纵兵杀死了曹昂曹安民典韦等人,曹操最后还能与之结为姻亲,袁熙自忖是做不到的。

换他自己,必然是往死里报仇,不死不休。

袁熙本以为曹操这种做法,才是作为主公的气量所在,然而用田丰的说法,曹操这种做法叫没有原则。

这对袁熙来说其实是个鼓励,毕竟按照他现在的想法,更贴近于后世为关羽报仇的刘备,准备为麴义的事情和黑山军死磕。

袁熙也知道自己这种做法有些意气用事,但他的心里的行事做派,确实更倾向于刘备,而不是曹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