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僧完(3/5)

张老太太看起来更老了,但她的精神依旧旺盛,听闻镇北将军有请,就忙催促孙子去换衣物。

“石头,快去换衣裳,奶给你煮面,吃口面再过去,省得饿着肚子。”

张瑾瑜——即是曾经的石头有些无奈地笑了笑:“奶,我不是请了婆子吗?您不用那么辛苦。”

张老太太笑眯了眼:“为我孙儿煮饭,一点都不辛苦。”

张瑾瑜好声好气地道:“奶,不用忙活,风将军这个时间找我过去,肯定会管饭的。”

张老太太最终没有煮面,亲自送孙子出门。

等孙子离开,她没有急着回家,转身去......

圣僧完

和那些羡慕的街坊邻居吹嘘:“我这孙子和镇北将军府的风将军是好友,风将军你们知道的吧?对,当今皇后就是风将军的姐姐……”

院子里,张老头正在给墙角的菜地浇水。

他种了一辈子的地,到了京城后浑身不自在,总觉得住不惯,直到石头给他在家里的院子开辟了一块菜地,他这才打起精神。

“石头真是个好孩子!”他对老太婆说,“石头说,等他赚了更多的钱,到时候就给咱们买更大的房子,给我一大片的地种菜。”

张老太太没好声气地说:“等石头成亲,咱们买个小庄子搬过去,别说种菜,就是种麦子都不是事儿。”

张老头高兴起来,“石头有钱买庄子?”随即又想起贫困的大房,叹息道,“只要想到大郞他们还在乡下受苦……”

他的话还没说完,张老太太当即暴怒,一巴掌拍向桌子,横眉怒目道:“你别想让他们进京!一家子立不起来的货色!”

张老太太从未想过,张大郞居然会逛青楼,包养青楼女子,甚至想休妻娶那狐魅子。

老大媳妇虽然一身毛病,但她对大儿子却是掏心掏肺的好。张老太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这大儿子居然有眼无珠成这般,放着家里好好的贤妻不要,要娶个搅家精。

真以为那青楼的女子是看上他?不过是贪他的钱财罢了。

因为这事,大树也顾不上对堂弟的怨恨。

他终于放下身段,亲自去求当时已经考中秀才的堂弟张瑾瑜,让他帮拿个主意。

张瑾瑜确实是个极有主意的,他略施小计......

圣僧完

,就让张大郞看清楚那青楼女子的真面目,大房一家才没有散掉,至少现在人看着是没散,至于他们的心散不散,张瑾瑜也没法管了。

至此,两兄弟也算是勉强和解。

大树答应会看住他爹,不让他爹仗着侄子的名声做坏事,张瑾瑜则让大树在笔墨斋当个管事,给予高薪不说,若是生意好的话,还给分红。

是以这大房一家还真没张老头想的那般落魄,只是张大郞人心不足,花花心肠不变,总想着来京城过更好的日子。

张老头这个爹,就成为他哀求骚扰的对象。

对于此事,石头娘亲没说什么,也没发表意见。

果然石头孝顺祖母,坚持要带祖母上京是正确的,有婆婆在,公公就算向着张大郎,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皇帝感觉自己的心正在剧烈地跳动。

作为当初被大白蛇救出来的女孩儿,风夫人一点儿也不介意喊蛇大仙为爹,与大白蛇同吃同住,甚至比丈夫对大白蛇还要好。

“什么!”张瑾瑜惊喜得叫起来,“你说师父要回来了?”

皇帝对此非常期待。

听说草原内战打了一年多,铁满部落和黑熊部落的老单于双双死了。

“哥哥,你去过很多国家吗?”小太子扯着他的衣服,打断他的思考。

派的正好是风鸣,也算是老熟人了。

看到这一幕,张瑾瑜不由得露出笑容。

双胞胎也到启蒙的年龄,桑雅爹财大气粗,为他们请了大庆的读书人当夫子。#.....

圣僧完

br#

甚至他们还收了不少徒弟,江河一下子就拥有无数的徒子徒孙,成为辈份最高的那位。

抠门的皇帝难得表现得很大方,他对教导小太子的夫子都很大方,奈何那些上了年纪的大儒,进宫前还信誓旦旦地发誓要教出一代明君,现在纷纷要辞去这份差事。

皇帝在宫里招待了父子俩。

这些年,胡庆的贸易繁荣,大庆需要草原的羊毛、奶粉和牛马,草原则需要大庆的盐茶等物资,百姓之间的来往成为家常便饭。

这也就算了,让他不解的是……

最后皇帝只能安慰自己,这也是为了天下百姓,是造福苍生的事,心情方才好转一些。

江思印敷衍地拍拍手,都多大的鹦鹉啦,居然还跟一条蛇计较。

江思印脸上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皇上,臣的理想是当个济世救人的大夫。”他不想当官的,他又不像石头师兄,跟人玩心眼玩得可开心了。

那些曾经误会大师资敌的人也羞愧不已。

大白蛇很纠结。

精力充沛的小宝宝终于摆脱他爹爬过来,想爬进热水盆里和大白蛇玩。

他们不怕折腾,再说了,小太子又不是无理取闹,他想知道菜怎么种,粮食肥料能不能让土地更肥沃,鱼怎么养才更肥……

兵荒马乱的澡终于洗完,大白蛇驮着小宝宝在地上乱转,将军夫妻招待探花郎。

后来,大白蛇和风鸣也跟着上山,再后来,长公主的儿子小狮子和小太子,以及刚学会走路的风小世子也加入进来。#......

圣僧完

小太子对江思印很亲热,因他年纪还小,很多人也愿意宠着他。

**

江河无可奈何,幸好小太子的夫子多,摊给他的时间不多。

就算以后人口再多也不怕,既然大庆的土地养不活这么多人,那就让百姓到海外种地!

皇帝不得不恨下心,给他们提薪资,才勉强将部分博学的大儒留下来。

当时她不知道这些医书的价值,直到她救了无数人,才知道这些书多宝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